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推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在这种形态下,单个所谓大杀器已难以成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如何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的一体化手段。
在最新的俄乌战争中,当人们反思为什么俄军在战争初期拉胯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俄罗斯的信息化作战的能力不够强,乌克兰在美国和北约的赋能下,掌握了关于俄军的几乎所有信息,包括他们互相之间的通讯。在这种状况下,俄军像是在和幽灵打仗。因此,有人甚至认为俄罗斯军事实力与想象中大相径庭,毛熊将会被时代淘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回顾俄军与乌军交战之初,在俄军在占领赫尔松市后,再未取得类似突破,全线攻击陷入停滞,在基辅北面长达64公里的坦克装甲车龙停滞了11天后,仅向基辅推进了4.5公里。
在战事胶着的背后,俄军不仅要面对常常会出现的袭击队伍,还出现了高级军官被击毙,俄黑海舰队巡逻舰“毕科夫号”、“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乌克兰击沉等惨重损失事例。
当然,我们也看到,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不断胜利,乌军的有生力量在不断减少。但到目前为止,俄军牺牲了至少10名将军,损失坦克、装甲车辆、补给卡车以及支援战术车辆等,总数已达3000多辆。其中损失各型坦克600余辆,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3万余名士兵等。
而这些损失的背后,有一部分完全就是信息化作战失误的恶果。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这场信息化战争中的表现。
首先,俄军似乎尚未能建立起全面有效的侦察、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网络系统,战场敌情感知只能依靠侦察兵。而通讯更成问题,据媒体分析,俄军似乎还在使用民用型对讲机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多次在乌克兰民用无线电技术爱好者协助下监听,甚至还专门在俄军通讯和前线会议时进行干扰。更可怕的是,乌军还能用软件无线电设备配合开源的电脑软件分析接收到的俄军无线电信号,最终迅速破解俄军通讯。
这种战场态势感知及通讯、指挥体系的无力,也在客观上迫使高级指挥员冒险直接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但危险性也因此骤增。而且北约还提供了更高端的无线电定位设备,此类设备不但能完成实时解码、干扰和监听,还能对信号来源做定位,进而指引火力覆盖。
举例来说,俄军第150摩步师“柏林师”的师长米捷耶夫少将就是在其前线指挥部被乌军无人机发现,引导乌方炮火覆盖后牺牲,包括俄军第五集团军代理司令官库图佐夫少将是遭到乌军精确制导炮弹攻击阵亡。
比如说,俄军对战场态势的监测不足,无人机对地面侦察和打击也不活跃,没形成绝对的制空权,使得乌克兰的突击和轰炸机摧毁了俄罗斯的一个连的战术小组,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和俄罗斯本身军备的信息化能力较弱也有一定关系。以俄空天军的“宝剑”,即苏-35战斗机为例,这款战斗机存在很明显缺点,就是信息化能力不够,航电设备相对落后,比如装备的机载相控阵雷达,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电子设备落后是俄制武器的通病。
以上两点是俄军在“信息化作战”的失败表现,信息未能有效引导兵力与火力的精准打击。同时,也没有用侦察将火力和机动结合得更加紧密,最后导致在战争第一阶段的火力突击不到位,没有夺取到更多的战略主动权。这是俄军推进受阻,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乌克兰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下,将信息化作战运用到了极致。
从公开报道来看,每天都有10架美军和北约电子战飞机、侦察机、预警机在乌克兰边境长时间飞行。据《》报道,美军在欧洲的情报和监听部队,在不断实时监听俄军通信系统,做多元化的分析。每一次的情报分析报告,都会在一个小时内发给乌克兰军队司令部。
可以说,在乌克兰眼中的俄军是透明的。乌军选择化整为零的策略,对战术单位做重组,依靠通讯网络形成了更加扁平化的作战单元,企图在小规模、高频率的精准伏击战、游击战中,打出漂亮仗。乌军的每个小队都背着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还有机枪、步枪和狙击枪等武器,都配有野战保密通讯系统、微型侦察无人机,还有汽车等交通侦察工具。
在这些“信息化”工具的加持下,乌克兰斩获颇丰。举例来说,在一个游击队侦察时,发现了一处俄罗斯军队设施,有许多叙利亚雇佣兵、俄罗斯士兵,以及很多重型武器一起驻扎在该基地,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马上呼唤正规部队的炮火,通过精准打击把这一个地区夷为平地。这种袭击有着一定的效果,乌军甚至实现了在多路的反攻。
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格外注意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在这场战争中,私营企业第一次和军方深度合作。
2021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私营企业组成的小组,开始广泛参与美国及英国的国安会议、情报部门工作,这种合作在俄乌战争中对于推动局势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俄乌交战之初,美国政府就和美国十多家民用卫星公司签署了协议,参与公布乌克兰的卫星照片,时刻监视着俄军的一举一动,并实时发布在社会化媒体上。
不仅如此,谷歌还开启了作战模式,在谷歌导航地图上,俄罗斯的手机无法查看路况,而乌克兰的手机则一切正常。马斯克为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配有移动太阳能供电系统,一个单兵就能背着到处跑。星链的网络速度达到了5G的一半,超过乌克兰现有地面网络速度。
因此俄罗斯是在和一个刷着“信息化作战BUFF”的乌克兰交战,这必然会很难受。但幸好,俄军在调整整体思路之后,其信息化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比如,俄军使用高精度空基导弹打击了乌克兰的指挥所、人员和军事装备聚集点等军事目标,还打击了顿涅茨克6个弹药库,这中间还包括一个存有美国制造的155毫米口径M-777榴弹炮的大型弹药库。近日,俄军还使用高精度空基导弹打击了位于哈尔科夫州的外国雇佣兵基地。
综上所述,其实未来的人类社会,必然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主导社会的发展,因为现在国家间的战争本质还是生产力发展下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的改变,导致资本利益分配结构下的利益矛盾造成的。
无论是俄罗斯的末日飞机、大伊万氢弹,还是美国最新准备制造的B21轰炸机,无论他们单体实力多强,最终都要依赖于信息化,才能实现威力的最大化。
最近中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未来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将发挥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航母不仅能有效地抵御跨洋攻击,还能对敌军起到战略威慑与强悍的军事打击效果。以之前的航母为例,他们都有着新一代舰载综合区域防空系统——中国“海之星”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四面阵相控阵雷达配置,以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火控系统和数据链系统为核心,将单舰乃至整个舰队的防空反导武器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防空反导体系,对空中来袭战机的拦截效能得到了成倍提高。
“福建舰”的出现让美媒慌了神,开始大肆渲染中国的军事力量,故意塑造中国咄咄逼人的形象,本质上还是美国为维护霸权做出的小动作。在信息化作战的时代,强大的中国已经不惧怕任何挑衅,我们用鲜花欢迎朋友,用钢枪“迎接”敌人。
现代战争的发展,已不能仅用所谓的军事政治谋略来判定最终战争的走向,而是要结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包括科学技术造成的国家间总实力对比来判断定事态走向。
俄罗斯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化战争,所以他出现了许多问题,造成许多伤亡,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核心问题。在未来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信息化、数字化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将成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我们要把握未来,思考当下。接下来,如果读者朋友们有兴趣,我们也会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信息化战争中,美国这么强,俄罗斯却有点落伍,以及我们对于信息化战争又做了哪些准备。
汇聚顶尖商业管理智慧,凝结企业管理者商业思想.聚焦企业家关心的方方面面,荟萃专业领导力免费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