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是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它们有着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是审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日前,“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在京发布。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柔性制造、智慧城市、数据要素、可控核聚变以及碳足迹、再生稻10个科技名词入选。
工业与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9个语言大模型研发厂家。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备案。预计2023年我国语言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32.3亿元,增长率将达到11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4年或将是AI大模型应用爆发的一年。
生成式AI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这项技术能创造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代码等多种类型的内容,全面超越了传统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近日(1月3日),IDC联合钉钉发布《2024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白皮书。白皮书从产业方向、应用形态和市场影响3个方面定位10大AIGC应用层趋势。据白皮书预测,AIGC将给应用软件的形态和业态带来颠覆性变化,超级入口将成为新一代应用软件的典型前端形态。
与经典计算不同,量子计算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它是能突破经典算力瓶颈的新型计算模式,可以为解决某些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在密码破译、材料设计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
智慧城市是一种依靠物联网来提高公民生活品质、促进可持续实践并提升服务效率的城市环境。强大的网络、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集成和控制管理系统有助于建设智慧城市。伴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智慧城市已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新方向。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2023年,中国正式成立国家数据局。
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建造的像太阳那样进行可控核反应的装置,称为“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随着有关核心技术的突破及资本涌入,其商业化进程已按下加速键。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种种行为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换句话说,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愈来愈多的企业关注碳足迹和碳减排。
坚韧不拔,锐意进取,e-works 2024新春员工大会暨联欢会圆满落幕
e-works CEO黄培博士当选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Foreign Fellow
英特尔宣布FPGA业务独立 更新产品路线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在深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