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党的建设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党的建设
鲁贵卿:数字化重在赋能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9-02 13:05:54

  近年来,在数字化建设领域不断涌现出许多新词汇,“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社会流行的高频词。这些新词汇有时给人以启发、给人以便利,有时则使人困惑、使人烦恼。本质上说,“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这三个词汇是一回事,它们是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同一大概念下不同阶段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不是割裂的、对立的、矛盾的,而是连续的、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咱们不可以用“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否定“信息化”,更不能用“信息化”排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也不能用中台否定 ERP。实际在做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本质上,放在问题的解决上,绝对没必要过度纠结于词语的表达上,更没有必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刻意“造新词儿”上,而应当多在实际应用上下功夫。

  如果非要对“信息化”“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这些概念作一定的区分界定,我认为:“信息化”是一种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描述,本质是一种管理手段。信息化建设中,业务流程是核心,信息系统是工具,数据只是一种副产品,信息化是以物理世界中的思维模式进行的。而“数字化”是指将许多复杂的、难以估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 0 和 1 的二进制码,形成计算机里的数字孪生。信息化侧重管理升级,关注优化流程和平台协同。数字化侧重技术应用赋能,聚焦智慧场景和数据分析。“信息化”“数字化”只是在 IT 不同发展阶段中,关注的重点和传递的理念甚至宣传的说辞略有差异。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里还包含着信息数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促进管理、赋能管理、变革管理的作用和功效。比如,互联网叫车平台的出现,既提高了叫出租车的效率,方便了乘客出行,也改变了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方式,改变了乘客的叫车方式。再比如,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读书方式的转变,由古代的竹简阅读、纸质阅读到现在的电子阅读、电子听读。这些都是技术对生产的改变,技术对管理的改变,技术对管理行为的改变。这一点,在“数字化转型”中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信息化实现第一步,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并以数据资产的形式存储在各个系统。而数字化实现第二步,打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让数据流动起来,将数据资产真正利用起来。通过综合分析这一些数据,对企业的运作逻辑进行数字建模,指导并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核”都是利用数字和数字技术,满足企业经营场景、管理需求和决策支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不必要特别地去区分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转型这些用语,而是本着“当用则用,适用则用”的原则随语境而用。

  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大体分为企业管理数字化、项目建造数字化和产业互联数字化三个方面,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将企业的运营规律和管理逻辑网络站点平台化,通过管理与信息数字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这里,厘清工程建设企业的运营规律和管理逻辑是前提,管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关键,数字化和精细化是方法和途径,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提升社会生产力是目标和目的。

  环顾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现状,则存在着“三座大山”:一是 IT 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两张皮”(即 IT 企业与建设企业之间、IT 企业与 IT 企业之间、建设企业内部之间三个方面的不融合);二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系统之间的“部门墙”(大多数表现为三个“不统一”:管理语言不统一、各业务系统规范不统一、平台顶层设计不统一);三是企业各层级各专业之间的“数据篱”(主要体现为经济数据之间、经济数据与非经济数据之间、企业与生态圈、产业链之间的不互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IT 人不懂管理者、管理人员不懂 IT 技术,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业务、又会商务、还通财务、也晓 IT 技术的“通才”,各业务线条没有统一的管理语言。人为分割,鸡鸭对话,各自为政,只会“各美其美”,不能“美美与共”,更难“美人其美”。企业数字化的当务之急就是融化“两张皮”,打通“部门墙”,拆除“数据篱”,真正的完成“美美与共”。

  近些年,社会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如农业的水平高。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我认为,持此种说法的人,缺乏对建筑行业基本了解,起码是评价方法不当。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在地球上能够留下痕迹的只有两个东西:一是文字;二是建筑。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行业。近几十年,世界上最顶级的建筑绝大多数是由中国的建造师和建筑工人建造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建筑行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在整个世界的行业排名中,我国建设行业的排名远高于其他绝大多数行业,“基建狂魔”绝非浪得虚名,这其中也包含着信息化、数字化应用的水平。

  实际上,近十年来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在迅速大幅度的提高,能够说是日新月异,只不过与我们想要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之所以这样,是由建筑产品的特点和建造方式的特殊性决定的,建筑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也不同于农产品,那种把建筑业与工业、农业、互联网行业等进行简单对比评价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信息化既是“过去式”,又是“现在式”,还必然是“将来式”;数字化亦然,它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必须服务于管理,为管理赋能;数字化转型,既要讲数字化建设,又要讲数字化驱动,还要讲数字化变革,更要讲数字化的赋能与价值创造。

  我相信,通过大家长期不懈地努力,工程建设企业乃至整个建设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有信息数字技术的赋能,建设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社会的生产力也会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