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相似,国外也采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技术、分诊、长处方/保障药品供应等策略和措施来缓解慢性病医疗服务中断的问题……
1.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市针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有哪些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如何?
全球新冠病毒肺炎流行给慢性病医疗服务的保障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为保障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疫情应对和常态化防控期间北京市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本文通过梳理和综述了疫情应对和常态化防控期间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和相关措施,并与国内外有关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比较,简要评价了这些政策效果的文献和资料,期望为逐步优化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提供参考。
(1)与国内相似,国外也采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技术、分诊、长处方/保障药品供应等策略和措施来缓解慢性病医疗服务中断的问题。但是,只有14%的国家减免服务费用,这可能会对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造成潜在影响。而北京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将符合相关规定的长处方药品和互联网复诊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更好地保障了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2)国外许多慢性病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的问题,而北京市通过家庭医生和互联网复诊等政策及时开展用药指导、药物治疗管理、重点人群用药监护等服务,保障了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安全。国际上一些疫情下慢性病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对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和管理的启示:
(1)WHO建议查明现有的资源和弱点,确定重点需求领域,建立有韧性的全民卫生保健系统。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WHO开展的基本卫生服务连续性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国家慢慢的开始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我国也应加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
(3)还有一些国家在疫情期间持续开展控烟、限酒等措施,以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4)此次新冠肺炎流行表明,疾病监测等许多疫情防控所需的工具也是防治非传染性疾病所需的工具,因此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也不容忽视。
(1)北京市与国内别的地方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基本一致。但是,北京市一些特色的政策和措施可以为国内别的地方疫情下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
(2)别的地方的一些措施也可以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启示。如上海市推进慢性病患者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落实延伸处方政策,强调精准化健康教育,在社区探索建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将运动处方和运动干预加入老年人慢性病防控与康复范畴;浙江省推广两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和基层首诊改革经验,探索实施两慢病患者免费用药保障政策,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结直肠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费筛查。
2.互联网+医疗服务提高了慢性病患者就医的可及性,减少人群流动
未来,可优先考虑从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养、重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精准化健康管理、继续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等方面逐步优化疫情持续状态下的社区慢性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