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媒体聚焦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媒体聚焦
职教快讯:2025年7月21日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5-07-26 20:51:22

  日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适应智能化创新需求”为主题,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和院校治理,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会上,参加会议的专家以《数字职教:智慧教育建设重要领域》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十四五”期间历史性成就、推进数字教育重点举措、四项嵌入技术重构能力、技能结构建设路径举措等方面做专题分享。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革、面向教育强国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智化、面向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国产算力赋能、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用新技术创造新应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未来图景与实现路径、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的研究与应用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7月19日,职业本科教育“AI+智启未来”“五金”建设交流会在南京举行。会议聚焦“五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即通过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五大关键要素的系统变革,练好职业教育的“内功”,全方面提升AI时代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会上,职业本科《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发布,该教材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突出实践导向,帮助学生掌握AI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据了解,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发的这套教材紧贴职业本科教育特点,实操模块围绕典型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借助AI工具高效完成复杂任务,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截至目前,全国职业本科院校总数已增至87所,加强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表示,职业本科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信息化不仅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也将重塑教育形态。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职业本科学校必须充分的利用AI能力,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

  日前,“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大数据与会计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培训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咸宁职院承办,来自全省34所中职院校、31所高职院校的80名教师参加。培训为期三周,课程内容涵盖国家教学标准解读、专业建设与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优化、教材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合、大数据技术实务操作等领域,采用专题研讨、企业研学等多样化形式,旨在为参培老师提供前沿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能力与课程实施水平。

  日前,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鲁中国际生物谷合作成立的就业实践基地揭牌。活动以“产教融合‘莱’动力 校企联合兴产业”为主题,旨在紧密对接鲁中国际生物谷内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搭建集学生实习实训、岗位技能提升、科研项目协作、定向就业输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平台,真正打通“校门”精准对接“厂门”、“学业”有机衔接“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需求的融合衔接。

  近日,“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暨2025中国—东盟暑期协同夏令营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开幕。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的青年学子与中国师生齐聚一堂,开启以“桥”为主题的跨文化研学之旅。本次活动由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以贵州“超级桥梁”和交通建设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中外青年将实地探访贵州交通建设成就,通过深度交流凝聚共识,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青春活力。

  近日,2025年宁波市AFS STEM国际学术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站活动结束,来自中国宁波、英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名优秀青年参与了机甲大师、无人机搭建、拼布艺术、沙画与动漫黏土创作、丝网印刷及直播带货等融合前沿科技与人文艺术的特色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深刻感悟科技力量与传统工艺的魅力。国际学术营的学员们表示,该实践项目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更激发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理念,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2025年三大行业头部企业订单班迎来招生季。这三大企业包括海尔电器、鸿宝祥、好利来公司。三大订单班计划招生150人。据了解,此次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开设的三大订单班分别为:海尔洗涤有限公司机电技术应用班、祥禾饽饽铺食品加工工艺班、好利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工艺班。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学生经中考选拔后进入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学生毕业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将直接入职合作企业核心岗位,实现从校园到名企的融合衔接。

  近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乡村振兴推普实践团,深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兰桥镇新华村,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非遗文化传承深层次地融合,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为国家级非遗“秀山花灯”注入青春活力。这项融合舞蹈、民歌、器乐的国家级非遗,曾因语言壁垒面临“本地热、外地冷”的推广困境。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创新推出“非遗+推普”教学模式:在老师们教授花灯基本步法、器乐演奏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引导传承人用普通话介绍花灯历史与文化内涵。实践团成员还设计了“花灯小课堂”,录制普通话教学视频,帮助老艺人掌握基础发音技巧。76岁的传承人李艳珍一边对实践团成员进行花灯教学一边感慨道:“以前觉得说普通话别扭,现在发现这是让花灯走得更远的‘钥匙’。”

  探索未来可能!职业体验分享、行业趋势变化分析、生涯规划工具,帮助孩子提前规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