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悠远长久,源于1955年创建的铁道运输专业,获原铁道部组织的唯一一次专业水平评估第一名。学院建有国家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铁道运输专业主任单位。现设有铁道运输系、城轨运营系、旅游管理系,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旅游管理3个专业,在校生1500余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为国家“双高”校高水平专业群、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
运输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0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0余人。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8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立项建设十三五国规教材4部、十四五国规教材6部,十三五江苏省重点教材3部、十四五江苏省规划教材1部,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地铁等企业制定职业标准10余项。学院拥有“高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综合实训基地”“高速铁路安全综合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轨道运输综合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有着先进的“高速铁路CTC调度指挥”“城轨运营调度仿真”“铁路接发列车”“铁路调车仿真”“动车乘务员综合“城轨车站控制”等实训室,并与南京地铁共建远程现场教学视频系统。
学院办学理念先进,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培养的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运输类示范专业点,学生在全国铁道行指委举办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及客运礼仪技能三项大赛中均获团体一等奖,是中国国铁集团定点“全国列车长培训基地”。68年来为国家铁路及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厂矿运输企业培养了万余名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有数十位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数以百计的站段长,许多毕业生已经走上了企业技术骨干岗位。学院慢慢的变成了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通信信号学院办学历史悠远长久,是由1972年创建的铁道信号专业、铁道通信专业发展而来的,设有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7个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学院是铁道部通信、信号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为国家双高专业群专业、国家骨干专业、江苏省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交通运输类“全国示范点”专业;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专业、江苏省骨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专业。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培养对象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8%。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6门,精品重点教材4本,国家规划教材8本。有着先进一流的高铁信号综合实训基地、城轨信号综合实训基地以及30余个专业实训室。
机车车辆学院设有铁道机车系、动车检修系、铁道车辆系、城轨车辆系及机车车辆技术研究所,有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车辆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维护等5个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该院是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及国家骨干专业,铁道机车车辆(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有江苏省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实训基地,国家动车组检修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机车车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副高以上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科学技术创新团队1个,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主要参与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编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部,聘有江苏省产业教授3名,建有美平大师工作室等4
供电与工程学院紧跟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及用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现设有铁道供电技术、供用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及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7个专业,其中铁道供电技术和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2个专业是教育部“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目前在校生2000多人。
学院师资力量强,有专任专业教师4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科技副总”1人,选聘省“产业教授”5人,轨道交通行业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5%;教师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0多本,国家规划教材2本,江苏省重点教材3本;本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电力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完成的课题成果获得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教师参加省级(行业)以上教学竞赛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
学院坚持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各类校内实训基地22个,其中有江苏省产教深层次地融合实训平台1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8个。学院重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积极开展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组建上海局“2+1”定向培养班2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获奖20多项,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国铁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就业率从始至终保持85%以上。
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现有大数据与会计、财税大数据应用、现代物流管理、铁路物流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名,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名,高级访问学者6名,高级访问工程师4名。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课程资源2项。设有财务云共享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1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专业总实力居同类院校国内领先、省内一流水平。本专业教学团队是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教授3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名,江苏省产业教授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学生连续9年参加会计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二等奖2次,省赛一等奖8次、省赛二等奖3次。学生综合素养强,深受企业好评。
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我校重点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9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名,产业教授2名,研究生学历占70%。该专业与正保财税邦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省内首家“财务云共享中心”产教基地,并提供对口就业推荐。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赛项获得二等奖2次。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4年,2008年顺利通过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验收,2021年开展“3+1+N”公铁水游学项目,2018年获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2021年更名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代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于2021年获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筑设计企业,2022年获校级品牌专业三期建设。近年来专业学生获物流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9项,挑战杯全国金奖2项、江苏省金奖2项、“互联网+”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3项、最佳创意奖1项,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微课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6名,博士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0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100%,团队曾获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岗”。2014年至今先后参加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3次,省赛一等奖、二等奖若干次;参加“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次。近年来,专业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获佳绩。本专业与中国(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专委会、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合作,联合培养从事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专业学生就业率95%左右,就业主要面向中车集团、中铁大桥局等铁路生产建设企业物流部门,京东、顺丰等地方物流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地方铁路公司等。本届计划组建顺丰现场工程师人才教育培训项目。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4个艺术类专业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建有江苏省重点专业群1项、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国家级在线门,省级精品在线门,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1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本,省重点教材2本。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名,15人分别获“全国技术能手”、省“333人才工程”“省青蓝工程”“紫金文化创意人才”“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5%(其中博士5人),教授3人,副教授比例高达68%,双师比例95%(其中具有一级、二级建造师3人,技师、高级技师8人,工艺美术师6人、正高级工艺师2人),多人受聘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教育部职成司教学处职业教育教学基础专家库专家。
专业采用“工作室、学徒制”的人才教育培训方式,学生入校后均有学业导师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校内建有“浦口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浦口区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秦淮灯彩)传承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就业实习提供有力保障。
2017年开始与南京工业大学紧密开展合作,共同进行“专接本”本科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入我校就读的学生可选择进入南京工业大学“专接本”专业学习就读,并在我校完成本科阶段学习,通过所有课程考试及要求后获取南京工业大学“专接本”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近三年来“专接本”学历学位获取率均在95%以上。
智能工程学院专兼职教师团队拥有40余名专业人才,具有轨道交通自动化、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专业及行业工作背景,有着非常丰富的从业和教导学生的经验。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4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为50%,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9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90%。企业指导教师均为源于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师,拥有从业经验10年以上,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其中正高职称有4人。本学院建设智能控制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传感网应用开发1+X实训室、云计算1+X 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1+X实训室、智能检测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人工智能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实训室、创新应用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拥有公共机房、电工基础、机械基础等公共实验室15个,国家级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个。拥有江苏省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科研所南京工作站、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教科研平台,集聚了良好的校内外资源。经过几年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目前已建有工程化项目训练、创新教育、学科竞赛等基地。学院以课程为基础,以竞赛为载体,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建立了多个跨专业平台的载体,采用进阶式培养的方式,开展了无人机、机器人、软件技术应用等多个专项学习与应用项目研究和多批次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学生在近三年的“挑战杯”、“互联网+”、“振兴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00余人次获奖,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