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专题专栏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军队院校要突出强军文化为战育人导向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7-09 15:22:53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强军文化是支撑打赢制胜的软实力,也是滋养官兵心灵的精神沃土。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的孵化器,承载着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育使命,必须深刻理解把握强军文化对于军事教育的滋养浸润作用,坚持向战为战导向,坚持化人育人功能,在为战育人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推动强军文化繁荣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以文铸魂,筑牢信仰之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军队院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回答这一问题,首要的就是紧紧扭住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将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追求融入育人全过程,确保根植于心、融入血脉、深信笃行。回顾我军90多年光辉历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我军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并随着强军实践的发展逐步成为强军文化的价值内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赤胆忠心的革命军人,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要守牢“信仰堤坝”“精神高地”,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就必须充分释放强军文化中蕴含的强大思想渗透力、价值引导力和行动感召力,夯实青年学员铁心向党的信仰根基,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继有人。

  以文聚气,砥砺血性胆魄。敢打必胜是我军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也是流淌在官兵血脉中最具活力的精神因子,孕育于强军实践的强军文化必然也是充满战斗元素、充满军味战味的打仗文化。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打胜仗提供精神动力。军队院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军铸将的使命任务,要充分的发挥强军文化激发胜战打赢斗志的价值引导力,坚持以战领教,大力培育敢打必胜、闻战则喜的打仗型人才。要积极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军事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以浓厚尚武氛围作支撑,以特色军事文化为载体,发挥好强军文化的“风向标”“催化剂”作用,让学员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事事受熏陶,更好强固向战为战、谋战思训、精武强能的打仗思想和备战状态,持续培塑克敌制胜、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血性胆魄和战斗作风。

  以文启智,支撑打赢制胜。能打仗、打胜仗,既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建设目标,也是强军文化建设的最终指向。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一直在变化的。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推动下,现代战争面貌呈现出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武器装备数字化等新特征。要打赢现代战争,不仅要有敢打必胜的精神意志和过硬作风,还要有适应现代战争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素养。“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军队转型的重要推手和战斗力生成的主要的因素,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越来越成为军队院校军事人才教育培训的紧要课题。要紧扣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持续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一直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文化力牵引实现军事教育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到课堂教学、质量管控的全面变革,确保人才教育培训始终适应军队转型建设要求,实际做到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切实打通从课堂走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以文化人,提升育人质效。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文化的价值在于引领。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很重要的是彰显强军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的影响力。军队院校是青年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形定型的地方,要充分的发挥好人才“蓄水池”优势,进一步找准新时代文化育人的“桥”与“船”,兼收并蓄拓宽以文化人新路径,持续打造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特点鲜明,彰显“军味”“战味”、兼顾“口味”品位的文化大餐。要针对新时代学员特点,不断丰富内容形式,在满足文化需求上用心、在提升文化境界上着力、在创新文化形式上使劲,不断的提高强军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形成新的文化优势。要坚持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着眼新媒介、新技术、新形态、新语言,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做好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要开发聚合军内军外、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把文化阵地延伸到学员指尖,让强军文化“鼓点”跟上时代节拍,不断的提高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