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专题专栏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江阴临港以平台聚智促产业聚链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5-06-26 19:42:57

  夏至已至,长江之滨,科创热土,蓄势待发。走进位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南京理工大学创新港,三楼的南理工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条走廊的那头,9个入驻项目已进入“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的实体化运作阶段,团队常驻于此的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逾30人。

  一条走廊,是高校实验室与项目工作室的距离,也是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科学技术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的距离,满满的“科技范儿”。“一个月,一台样车就出来了!”在创新中心张伟斌教授团队工作室内,国内首台矿井无人巡检车初露峥嵘。“我们与辖区企业中煤矿山合作研发新一代无人矿井车,采用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融合自主驾驶技术,搭载了4D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张伟斌说。

  一个平台聚智汇能,引导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加速集聚。在创新中心内,新能源领域,南理工高啸博士与华成协弘科技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联合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并研制出国内首台动力电池原位检测装置;工业互联网领域,练智超教授团队与中国民航局共建“民航智慧安检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正在参与民航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开发全方位一体化复合检测安检系统;高端装备领域,南理工智能制造学院与清华大学叶佩青领衔的团队共建“江苏高同——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智控装备联合创新中心”,多叶光栅项目研究将全面实现项目产业化……自正式投用以来,南理工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平均每周人流量高达3000—4000人次,南京理工大学与无锡地区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达300多项,一个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科创生态圈初现雏形。

  长江畔的试验场风生水起,产业链的竞技场同样热火朝天。走进江阴市精成数控有限公司车间,智能电子大屏上,实时产量、计划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滚屏上显示着生产分析、故障监测诊断数据,产线与工人之间轻轻松松实现信息相互连通。企业负责的人介绍,通过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企业实施了全面的智能化改造,在业内率先实现上下料装夹环节的自动化,一举节省了三成的人力成本。

  聚“智”成势,新质奔涌。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带领企业运用AI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重塑产线、重构管理、重建模式,打造了一批引领行业的智能工厂和车间。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获评省级智能车间19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先进级智能工厂6个。

  “加快产业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走在前列。”江阴市副市长,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魏锋介绍,今年以来,临港开发区以“八个一”为路径,加快长三角智能导航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在江阴临港科创园,“机械臂”协同“智慧脑”,推动设备交互、环境感知、智能仿真等前沿技术从“幻灯片”变成“实景图”,铺就一条机器人产业突围之路。

  在生物医药领域,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包装材料行业上下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疫苗抗体类药用弹性体及其密封组合件”关键技术攻关,为生物医药包装新材料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累计建设科创载体近100万平方米,集聚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8家,形成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另有187名领军人才集聚于此创新创业,为产业升级献智。

  创新激发活力,开放带动发展。今年以来,瑞典蒙特集团中国新工厂在临港正式投产,韩国埃珀特半导体、法国雅高酒店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国际资本搭载前沿技术,助力临港开发区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质量持续提升、集聚效应加速形成。

  产业创新融合科学技术创新,深层次改革协同高水平开放,临港向“新”驱动正扬帆。今年一季度,已有扩博智能、高乐思光伏、瀚晟机器人等超30个重点项目成功落户临港。江阴捷杰西能源装备、江阴利港电厂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江阴硕康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等五大重点项目入选2025年省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达146亿元。

  “1”个千亿级新材料特色产业为龙头,新能源、高端装备“2”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挑大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未来能源、人工智能制造“3”个未来产业正燎原的临港“123”产业集群,加速成势,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