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智慧照明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智慧照明
探索城乡传统聚落肌理识别新技术 保留中华文化基因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8-01 11:54:16

  201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指出,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延续城乡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城乡传统聚落包括城、镇、村,蕴藏了古人将哲学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自然条件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我国城乡传统聚落数量众多,仍然有不少具有保存价值的传统聚落没有纳入保护视野。因此,应快速开展覆盖全域的普查研究。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要求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今年全国两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将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支撑新时期城乡传统聚落普查与其他各类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对象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将文字信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建立城乡传统聚落“一张图”数据库;倾斜摄影与测绘相结合的建模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测绘记录城乡传统聚落的外观风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图像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快速摸清全域城乡传统聚落肌理的保存状况。在多数据来源的高精度航拍等图像资源共享的有效支撑下,可结合快速发展的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技术,探索具有一定规模城乡传统聚落肌理的识别技术。通过分区分类研究,形成不同类型的肌理图像,培育机器识别具有类似形态特征的辨识能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析大区域航拍或遥感图像,识别的结果即是具有一定规模、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城乡传统聚落肌理片区。这类基于新技术形成的识别技术,对于潜在城乡传统聚落的盘点认定、保护与文化传承都具有现实意义。

  不同于现代聚落,传统聚落生成演变于前工业时期,形成于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之中,其肌理是聚落复杂系统综合演变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所处地域的环境及文化特征。这些历史聚落受气候、地质等条件限制,遵从敬畏自然的选址哲学、天人合一的营建格局、因地制宜的基本建筑单元与组合。受朴素生产生活需求影响与文化传承交流融合而形成了基本稳定、缓慢演变的空间特征,它们呈现出与工业文明时代建筑与聚落迥然不同的形态肌理。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乡传统聚落肌理受到了一定冲击。在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时代,利用新技术赋能,高效识别城乡传统聚落肌理,研究其丰富的肌理形态及规律性特点,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积淀,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城乡历史聚落遗产,多维度展示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基因。

  (作者张捷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所长,骆文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尹文瑜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专员)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中国建设报》邀请青岛理工大学城乡建设信用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冬对《目录》有关内容做了解读。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印发《成都市居住小区老旧电梯更新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

  近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项目规划土地及不动产登记问题的意见(试行)》。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报,亳州某燃气公司安检员入户安检时发现,一燃气用户私自将燃气表拆卸后,直接连通燃气管道用于偷盗燃气,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报,河北某环保工程公司在秦皇岛市建设某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毁损燃气管道。

  赤诚为公·积金为民 赤峰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举办综合业务培训班暨服务技能竞赛

  海南省三亚市中央商务区一体化更新项目:城市面容“逆生长” 释放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