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特征的嬗变总是由科学技术进步来激发,如果说“信息主导”是当今战争的时代特征,那么这一特征的实质则是“信息技术的主导”。信息战是信息技术创新孕育和助长的新质战斗力。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直是战争制胜的不二法则,它实际上体现了“信息”在战争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兵家总是在不断追求驱散“战争迷雾”,降低战争的盖然性,抢占先机;同时希望可以以准确及时的信息迅速聚集战斗能量,制敌胜敌。如今,人类创新信息技术的豪迈步伐,驱动了社会的迅猛发展,“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早已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成果在立即为战争所充分的利用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信息战的萌芽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无线电报问世不久,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就于1903年提出了无线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作战双方首次运用了无线月的一天,俄军报务员下意识地利用无线电台干扰了日军舰队的射击引导通信,迫使日军无功而返。这种技术思想的原始萌动孕育了一种新的作战方式,信息战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成为当今战争的时代特征。应该说,体系对抗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交战形式,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力求形成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系有不一样的表现形态。今天的作战体系是依靠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联成的一个威力空前强大的作战体系,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助长了信息战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主导”成为现代战争的标识符的同时,信息战开始跃变为一种新质战斗力。
拥有强大的信息力使一支军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信息力融入打击力则使军队的作战效能成几何级数增加。信息战是打破信息火力高效融合的第一把利剑。
信息力是获取、传输、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力的增强意味着信息的获取更多、更全,信息的传输更快、更准,信息的处理具备自动化,信息的使用趋于智能化。这就使得军队的指挥高效,控制精准,行动迅捷,打击有力。从作战机理上看,信息力在作战系统中的效能发挥,体现的是对打击力的增效和向战斗力的转化,信息本身虽不能直接杀伤敌人,但使用信息实现打击兵器的智能化控制就产生了威力巨大的精确打击和非接触打击。
信息威慑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战行动,能够更好的降低对抗强度,甚至迫使对手放弃抵抗,可能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战斗力效应,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追求,而其原理是对手慑于随之会来的巨大打击力,慑于能力而止于信息,威慑效果的达成是实力、能力、决心多元要素的融合效应。信息与火力的高度融合的结果就是,信息使火力效能倍增,火力让信息能量转化。信息战的目标是对手的信息系统,起到的作用是“掩耳、障目、乱心”,使对手的信息力受到削弱以至丧失,信息火力的融合也就无从谈起。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刮起“沙漠风暴”之时,首先动用的就是空中和地面的多种电子干扰手段,同时运用火力优先打击伊军的通信和雷达系统,使得伊军防御体系中尚不强大的信息力完全丧失,因而稳操胜券。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信息战的一次失误,为南联盟军队提供了良机,使其防空部队巧妙运用不够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火力的有效融合,击落了美军隐形战机。实践证明,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战已成为打破对手信息火力高效融合的第一把利剑。
矛与盾的较量永不停息、一直在升级。当“信息主导”显现出巨大优势时,就必然引发“信息反制”。信息的受制,会使原有的优势立即逆转。信息战是转变敌我优劣对比的首要行动。
作战的基本类型就是进攻和防御,用以作战的物质手段也可以区分为矛和盾两大类型的武器装备。在打击兵器具有空前杀伤力的今天,谁都不会再用集中兵力来集中优势,而异地同步打击不失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方式,即分散于不同地点的打击力量同时对同一目标发起攻击,但条件是必须有精确的时间协同。
保持时间同步,靠过去的人工对表显然已不可能,必须利用如导航卫星授时等先进的技术,而授时同步信息一旦被对手破坏,行动就会被彻底打乱。一支具有高机动力和打击力的部队,如果受到对手的信息攻击,导致信息不灵、信息受阻,将会搞不清行动的方向,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变得行动呆滞、打击无力。精确打击威力虽大,但一旦丢失精确制导信息而打不准,优势即刻尽失。指挥控制如果信息受制,就会阵脚大乱,势必造成作战全局陷于混乱。
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是打破其作战体系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利用与反利用,已成为信息化战场上两军争斗的焦点。信息战是争夺战场控制权乃至战争主动权的首选样式。
信息系统在极大地提升作战体系效能的同时,也自然成为对手的攻击目标,而且是要害目标。信息战是通过迷盲敌战场感知系统,削弱其信息获取能力、干扰其分析判断;通过阻断敌信息传输系统,扰乱其协同、破坏其行动;通过欺骗扰乱敌指控系统,降低其指挥效率、导致其决策失误。愈是信息技术发达、愈是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军队,其信息系统受到攻击的后果愈严重。美国“老乌鸦”协会前主席奎克曾经撰文指出:“先进的技术使我们高度依赖电磁频谱,但与此同时,我们没很好地投资建设电子防护能力。”“敌人利用廉价的商用技术就能够更好的降低甚至破坏我们昂贵的ISR设备和武器平台的效能,从而限制甚至严重削弱我们的技术优势。”由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运用,事实上各国军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因此,各军事大国竞相发展信息战,一些小国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现代战争中,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至关重要,制信息权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制高点,是控制战场和掌握战争主动的首要。
战争通常是以交火为基本标志。信息战隐于无形,使用门槛低,可控性好,在平时就可能展开暗战,悄然延伸了战争的边界。信息战已站在当代军事博弈的前沿。
当今世界,军事手段的使用愈加复杂。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而且政治军事紧密结合,服从于政略战略大局。武力使用也将与政治、经济、外交、舆论斗争多维互动,有机衔接,密切配合。信息战跨越平时与战时,活跃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比如,各大国相互之间的信息战侦察与反侦察的对抗,现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暗中角力。虽然人们一致认为开火交战是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但是,由于信息战等新的军事斗争样式运用的特殊性,战争的边界正在发生改变。据报道,美国政府最近公开表明战争法适用于网络攻击,认为某些网络攻击等同于《联合国》所定义的“使用武力”法律概念,受到攻击的国家,能够正常的使用常规军事力量或网络武器实施反击。同时,我们还看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也常常闪现出信息战的影子。信息战能力的建设发展,已经愈来愈得到各国的重视。2011年12月,伊朗综合运用干扰压制、数据欺骗、链路控制等信息战手段,成功诱骗并俘获了美军一架RQ-170“哨兵”无人侦察机,令美军大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