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发布了《关于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到2025年,全国每年新增社区医院500个以上;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全方面提升其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急诊急救能力、临床专科水平、特色科室建设及设备配备等,有条件的甚至可达到二级医院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23年10月,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下发补助金额4.56亿元,主要是针对西部13省(含兵团),涉及支持的乡镇卫生院数量228个,每家补助金额为200万元,主要用于:
1.提升诊疗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配置和升级医疗设施,包括CT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R (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施;
2.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仪等......
毫无疑问,在三年《行动方案》的最高指标下,全国3.39家乡镇卫生院,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配置也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随着医疗设施的更新迭代,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要求也在慢慢的升高,对于医院设备科的管理压力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施管理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1.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一些医院在设备管理流程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设备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环节缺乏明确的制度和管理流程,导致管理混乱。
2.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缺乏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设备管理工作。
3.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许多医院的设备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上,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且有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和丢失等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实际的需求,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慢慢的变成了必然趋势。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基于物联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不断进行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具体路径的探索,通过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院设备,可以为医院提供更高效、安全和质量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医院可以更高效地对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繁琐,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备信息化建设,医院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使用效率,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这可以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价值。
3.提升服务质量:设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通过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医院还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设备预约、查询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4.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设备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医院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更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保力医疗设备管理软件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管理要求及医院设备科标准的流程设计,紧随和密切关注卫生部标准管理政策,立足卫生部“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法”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最新版)实施细则”,是建立合适医院实际应用、并符合卫生部标准的管理软件。
保力医疗设施管理软件涉及医院医疗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涵盖了设备的计划、申请、购置论证、审批、谈判、审计、采购、验收、领用、固定资产管理、计量管理、维护维修、合同证照、效益分析以及报废全流程的管理,解决了设备科科长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