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 前几天,看到一篇讲数字化的文章,把数字化与信息化混为一谈。这两天,连续见了好几个行业前辈,在谈到数字化时,也是把数字化与信息化混在一起。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决定写一篇关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差别的文章,尽管我在年初的餐饮日历里分享过这一个话题,但半年过去了,仍然有必要再详细说明一次!
目前,餐饮行业的大多数餐饮中小商家,既不明白数字化,也不明白信息化!原因是他们没在这方面花过大钱,也没有在这两个方面吃过亏。
但行业中的头部,以及中腰部商家,虽然不太清楚数字化,但比较了解信息化,原因是他们在这上面,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或者说,在里面已经吃了很多亏!
但,这恰好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在信息化上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和钱财,所以会出现两个结果:未达到效果的人,会很受伤,并理所当然地认为信息化虽好,可无法在自己企业落地,因此连带对数字化也不会再轻易相信和投入。
而达到效果的人,则会非常自信,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认为自家企业不需要数字化,甚至,会不屑于数字化!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他们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混为一谈,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现在很多餐饮企业还没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也没人敢告诉他们真相!
所谓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将传统业务中的流程和数据通过信息系统来处理,然后结合信息处理结果,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资源或流程,来达到提升内部效率的效果。
所谓数字化:是指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使用的技术上的支持和能力,让内外所有资源和全业务流程,都与技术产生真正的交互,并对内外数据的交互做分析和处理,进而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
通过上述概念,我们大家可以明显地发现:信息化和数字化既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看共性。大家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去建立系统来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因此,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其次,看彼此的差异。信息化和数字化主要有在应用场景范围、链接、数据价值、思维角度以及战略层面上的五大差异!
信息化主要是应用于单部门(比如财务软件,主要解决财务部门的问题;供应链系统,主要解决供应链部门的问题;前台POS主要解决收银部门的问题);数字化则是要应用到全业务链条的所有部门,破除部门墙,数据墙。
信息化主要解决内部信息和数据的呈现,几乎不涉及与外部客户的链接;数字化则主要是通过链接外部客户,实现内外数据打通,最终借外部客户信息和数据,来倒逼内部信息和数据互通。
为何会有这方面差别?与企业主观意愿无关,而与互联网发展的进程有关。信息化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大多数企业是在2003年左右完成信息化建设,当时的互联网条件不具备外部链接能力,而数字化,某一些程度上而言,能够说是移动网络的产物,是用户因为移动网络而大量在线化后,才具备外部链接的条件。
信息化收集和呈现的内部数据,分散在各个软件里,导致数据之间无法互通,变成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仅仅是“数据”;数字化则把数据作为“资产”来运营,通过所收集和呈现的客户数据,能反向优化和提升内部数据价值。
信息化属于典型的内部管理思维,所有信息化的投入都是为了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效能;数字化则属于外部的客户的真实需求思维,所有外部数据都来自“买单的用户”,一切数据价值,都要体现在如何真正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
信息化阶段公司竞争的维度,是比谁能更好地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背后必然有输赢,带来的是竞争关系;数字化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更多增量价值,这就要求形成合力,带来的是合能关系,比如互联网+出租车,就给出行用户所带来了新的价值。
通过相同点和差异化的陈述,希望帮大家更清晰地区分信息化和数字化,如果即便如此,还是有朋友理解不了,或者记不住前面的内容,那么,就记住最后这三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