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智媒体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在培育学生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以,积极探索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培训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信息科技课程的师资建设质量是有效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开展教育培训是明显提升信息科技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其一,丰富培训活动形式,助力教师获取教研经验。由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开展课程教学评比、教案评选、跨校协同教研等活动,鼓励区域内高校信息科技课程教师去参加了,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选工作,以畅通教师间、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间的沟通渠道,在交流实践中丰富教师的教研经验。其二,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引导教师遵循课标精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出台,科学解读课标内容是教师有效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基础,但现今多以专家讲座的形式传播课标所蕴含的课程理念,易导致教师难以深入掌握其中的精神内涵,进而影响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质量。是以,应组建一支高质量的专家团队,鼓励其深入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并为信息科技老师提供系统性、持续性的课程教学指导,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改进教师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感知课标精神内涵,并将其践行于课堂实践中。其三,健全培育机制,为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提供支持。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应积极发挥育人作用,以实际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创设与信息科技相关的专业课程与专业体系,从源头输送教育人才,为信息科技课程创新发展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未来教师”。
加快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助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从课程内容来看,应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和区域发展特色,以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为着眼点,以学生发展需求及发展实际为导向,贯彻数字素养育人目标,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并依托数字平台合理拓展学习空间,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育平台。从教学资源来看,一是依托网络站点平台,积极获取与信息科技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以资源共建共享理念为导向,建立完整资源获取、整合、发布、更新的共享机制。二是丰富资源共享形式,即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并依托网络站点平台、多媒体手段共享教育资源。三是创设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降低信息科技教学资源的建设难度,以促进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设备资源来看,要立足课程内容教学所需,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的智能设备,以满足教育教学实际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感。
全面培育学生的人机协同能力,助力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是打破了传统的认知和实践方式。是以,信息科技课程应以人机融合为重要着眼点,重视学生人机协同能力的培养,形成人机协同发展的思维模式,并反向推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发展。其一,开展人机协同实践活动,以实践手段助力学生人机协同能力的培养。信息科技课程开设所需的机器设备是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必备资源,为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人机协同任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资源支撑。学生要在实践任务中切身感知人机协同的价值所在,掌握人机协同所需的技术技能,以提高自身人机协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技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针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实践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字素养。其二,建立人机协同发展观。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明确“人”与“机器智能”的各自优势、各自所承担的角色范围及分工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树立人机“互补”协同发展观念,防止过分依赖或机器智能的极端思维。
完善学生数字素养的评价内容,提供科学有效反馈结果。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优势作用,将其应用到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一,建立健全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核心素养。是以,应以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四个大维度出发,细化过程性评价指标内容,并基于人机协同理念,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其二,提出与教学活动内容相匹配的评价设计。以数字素养过程性评价体系为导向,开展人机协同实践教学活动,以不同教学活动内容为依据,在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改进、完善评价指标内容,使得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活动。其三,依托数字技术提供科学的评价结果。在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境下采集学生学习表现情况,并依托数据分析技术,对所获取的评价数据来进行计算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针对不足之处及时予以改进,以提高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来敏健,单位:豫章师范学院。基金项目:基于VR技术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编号:SZUYSZH202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