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是用包含计算机 、 数据库 、 网络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赋能医疗行业 , 来提升医疗系统的效率 , 降低医疗系统的风险和成本 。
医院是医疗信息化的主要对象 , 围绕医院信息化构建的医疗IT系统 , 医保IT系统和医药IT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的主要环节 。
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 , 从下游对接客户角度划分 , 大致可分为对接医院客户的医院信息化 , 与对接政府客户为主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
按照软件解决方案划分 , 大致可分为传统业务 、 医疗支付 IT 、 创新业务三类 。 传统业务 : 一般以项目 、 订单形式结算 。
存在一定定制化 , 包括医院信息化 HIS\CIS建设 ,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 。
医疗支付 IT : 指用来支持业务发展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 、 部署和实施 。
即医院管理信息化 ( HIS ) 阶段 , 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 ( CIS ) 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 GMIS ) 阶段 。
HIS以收费为中心 , 实现医院非医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 具体包括门急诊系统 、 住院系统 、 药事系统 、 财务及物流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 。
CIS以患者为中心 , 聚焦医生临床诊疗行为 , 进而实现对手术 、 诊疗等医院核心医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 其中电子病历系统 ( EMR ) 是 CIS 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 , 是指用电子设备保存 、 管理 、 传输和重现病人的医疗记录 , 完成电子化汇总 , 从而取代手写纸张病历 。
GMIS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 , 实现医疗机构 、 卫生主管部门 、 保险机构 、 家庭等多渠道信息的互通互联 , 消除单个机构的信息孤岛 , 实现资源共享 、 优化 。
当前我们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处于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 ( CIS ) 阶段 , 但HIS 增量空间仍较大 。
我国上一轮 HIS 建设热潮兴起于 2010 年 , 当前 HIS 系统渗透率较高 , 三级医院基本达到 HIS 全覆盖 , 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 80%覆盖 。
大型医院已完成部分 CIS 系统建设 , 开始向 CIS 系统建设中更深入的应用 ( 如手术室 、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 ICU ) ) 延伸 。
CIS 系统在我们国家医疗机构特别是小型医疗机构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 电子病历系统 ( EMR ) 、 医学图像管理系统 ( PACS ) 、 检验信息系统(LIS)等 CIS 核心产品仍存在 20-40%的渗透空间 。
CIS 系统的成熟发展是未来进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 GMIS ) 阶段先决条件 , 驱动性因素明确 。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的推进和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 , 少数地区/集团目前正在进行GMIS 系统的建设 。 GMIS 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 , 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
根据前瞻研究院 , 2010-2017年 , 我们国家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 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水平 。
相较于公卫IT和医保IT不超百亿的市场规模 , 院内IT在规模上具有非常明显优势 ;
此外 , 为实现医保局医保控费目标 , 院内系统如电子病历 、 相互连通等有必要进行大幅升级以实现医疗 、 医保数据打通和管理 。
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 , 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 , 2017年至2022年行业整体增长中枢接近20% 。
卫健委于2018年12月3日下发的 《 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 ( 试行 ) 及评价标准 ( 试行 ) 的通知 》 精确指出 , 到2019年 , 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
到2020年 , 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 , 实现院内信息共享与初级医疗决策支持 , 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 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 。
2018年国内三级医院电子病历中等水准为2.11级 , 二级医院电子病历中等水准为0.83级 , 据测算 , 2020年如果所有三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4级 、 所有二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3级将释放约300亿市场 , 将成为业内公司的短期业绩保障 。
在疫情影响下 , 电子病历4级大考时间节奏或有所延后 , 但政策要求不会下降 , 电子病历系统升级需求或更多在2021年释放 , 短期内有望大幅增厚业内公司业绩 。
现有医保信息系统主要伴随别的信息系统建设 , 存在标准不统一 、 数据不互认 、 系统分割 、 难以共享 、 区域封闭 、 孤岛现象突出等弊端 , 是医保工作长期以来的困扰 。
2019年6月 , 国家医保局发布 《 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 , 指导和规范各地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 , 提出了在2020年底 , 按照标准全国统一 、 数据两级集中 、 平台分级部署 、 网络全方面覆盖的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要求 , 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IT系统 , 为2021年顺利推行DRGs做好准备 。
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 , 意味着大部分地区的医保系统要推翻重建 , 存量市场转变为增量市场 , 有望激活医保IT市场需求 。
据长城证券测算 , 在悲观 、 中性和乐观的假设条件下 , 全国的总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4.32亿元 、 38.62亿元和42.91亿元 , 对应增量市场分别达到22.38亿元 、 26.67亿元和30.96亿元 。
按照 《 指南 》 关于地方建设规划的要求 , 2019年底前地方需完成设计 、 立项 、 招标等工作 , 2020年底前完成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 2021年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
疫情控制后 , 统一医保IT系统和后续异地结算 、 医保控费 、 医保监管等信息化建设有望加速 。
目前已开始医保信息化建设的27个省级行政单位中 , 有2个仍处在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咨询服务阶段 ( 占全国的6.25% ) , 广西 、 甘肃等7个省份或直辖市已完成初步设计的招标工作 ( 占全国的22.58% ) , 占比合计达到28.83% 。
同时考虑到疫情导致部分招投标延后 , 目前仍有约1亿预算待落地 ( 招标中 ) , 考虑到国家对医疗信息平台整体的建设规划 , 第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或成关键期 。
2019年5月23日 , 卫健委 、 国家中医药局发布 《 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 和 《 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方案 》 , 明确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 要求各省份推荐设区的地市不少于总地市数的50% , 工作目标是到2019年底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 , 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 初步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牵头 、 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 , 康复 、 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医联体管理模式 ;
到2020年 , 100个试点城市形成医联体网格化布局 , 取得明显成效 。 根据卫健委 、 国家中医药局于2019年8月发布的 《 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 , 全国范围内共确定了118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 。
在医联体运行管理过程中 , 信息系统是医联体实现一体化管理 、 资源整合共享以及分工协作的关键 。
信息化是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 未来医联体的高效运行管理依赖于统一 、 高效的信息平台 , 因此医联体的全面铺开建设将极大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 ,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共有医联体 13099个 。
结合已有医联体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标情况 , 假设每个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支出平均 200 万元 , 对应全国医联体信息化增量市场大约 260 亿 。
尽管部分医联体项目已经建设完毕 , 但随着每年医联体建设数量的增加 , 未来信息化需求仍会保持旺盛 。
DRGs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的品质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 , 是目前国际公认最优的医保控费方式之一 。
DRGs (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 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 , 即根据年龄 、 疾病诊断 、 合并症 、 并发症 、 治疗方式 、 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 , 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来管理的体系 。
DRGs-PPS (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 ) 是对各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支付标准 、 预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 。 在DRG付费方式下 , 依诊断的不同 、 治疗方法的不同和病人特征的不同 , 每个病例会对应进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 。
在此基础上 , 保险机构不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 ( 即按服务项目 ) 支付给医疗机构 , 而是按照病例所进入的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做支付 。
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多条政策推动DRGS的发展 , 目前正加速推进中 。 2019年6月 ,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快DRGS试点工作的推进 , 确定包括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在内的30个城市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全面铺开 , 并要求在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
DRGs未来有望成为医保付费的主要手段之一 , 助力医院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 , 合理控费 。 根据健康界调研数据 , 目前慢慢的开始采取按DRGS付费或正在试点按DRGS付费的医院占比约26% 。
随着DRGs试点的全面铺开 , 预计未来1-3年 , 开展按照DRGS的医院数量将占到60.8% 。 由于建立全国范围的DRG疾病组别的规则及相关编码的规则 , 医院端必须动态掌握临床数据 ( 对应电子病历5级 ) , 医保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疾病和费用数据库 , 且都需要数年的标准数据积累 。
据国金证券初步测算 , 预计DRGs将为医疗IT带来百亿以上增量空间 。 根据草根调研 , 二级医院DRGs建设费用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为50/80/110万元左右 , 三级医院DRGs建设费用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为100/150/200万元左右 , 据此测算医院端DRGs的建设将为医疗IT行业带来百亿左右增量市场 。
地市级医保局建设 DRGs 系统费用约200 万元 , 中短期整体可见建设空间约为20 亿元 。 而未来DRGs全面铺开后的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将有极大增量空间 。
5 、 长期 : 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快速地增长 , 将打开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能提高就诊效率 , 有效缓解线下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 , 同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 是线下诊疗的有效补充与替代 。
医保支付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 , 2019年8月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 《 关于完善 “ 互联网+ ”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 , 首次将合乎条件的 “ 互联网+ ” 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将助推互联网医疗市场景气度的不断的提高 。 在本次疫情期间 ,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医院端与患者端的关注度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 呈现出迅速普及的趋势 。
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2月3日与2月6日分别发布100号文 《 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与112号文 《 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 , 提出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支撑 , 推动互联网诊疗发展 。 本次疫情期间的推广对互联网诊疗起到了很好的用户培育效果 , 有助于互联网诊疗加速落地 。
从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需求规模看 , 2018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超过490 亿元 。 2011 年至 2018 年 , 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 CAGR达到 38.4%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 , 到 2020 年 , 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元人民币 。 当前整体用户普及率仍然较低 , 未来有望继续迅速增加 , 远没到天花板 , 潜力巨大 。
根据美国的发展经验显示 , 2009~2016年间 , 美国推出HITECH等四案促进电子病历渗透率水平 , 投入超百亿美元 , 美国电子病历使用率从9%上升到95%以上 , 电子病历实现从2级向5级 ( 美国标准 ) 的三级跳 , 为美国带来了医疗信息化的黄金发展期 。
美国电子病历快速地发展的7年时间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 Top3市占率从2005年52%提升到2018年73% 。 亦给如Cerner等业内优秀企业来提供了黄金成长期 , 实现了由行业领先向行业绝对龙头的转变并不断突破业绩天花板 , Cerner股价2009~2015年间上涨10倍 。
根据IDC数据 , 2017年我们国家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占有率前三甲为东软集团 、 卫宁健康 、 创业慧康 , 分别占据13.9% 、 9.3% 、 5.7%的市场占有率 , 共计28.9% , 显示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 相比之下 , 美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较高 。
上市公司中 , 卫宁健康 、 创业慧康 、 和仁科技 、 思创医惠 、 东华软件等在该行业有较为全面的布局 。
其中 , 卫宁健康在传统医院信息化 、 互联网医院方面布局较多 , 创业慧康在区域卫生信息化 、 医疗大数据领域较为出众 , 久远银海在医保信息系统领域有深入布局 。
综合来看 , 建议着重关注拥有非常良好客户基础 、 产品化能力较强同时传统业务优势显著 、 创新业务布局领先的卫宁健康 、 创业慧康 、 东华软件 、 久远银海以及思创医惠 。
无声,蛋卷基金“悄悄盈”组合主理人,通过一揽子指数基金配置,实现一部分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具体配置上,悄悄盈跟踪新能车、医疗、科技、军工、消费等优质主动型基金,倡导万物皆周期,低估永不败的理念,低位布局有色、传媒等低估板块。